现象:市集业态为何成为商业地产的“新解药”?
消费趋势倒逼场景迭代
当Z世代将商场视为“社交场”而非“购物场”,传统业态的转型迫在眉睫。以上海鸿寿坊Foodie Social为例,其以“城市烟火+主理人经济”重构消费场景,日均客流量达1.5万人次,坪效超周边商铺2倍(数据来源:项目方公开披露及《商业地产观察》测算)。
市集通过快闪策展、手作工坊、露天音乐会等强互动内容,将消费者从“目的性购物”转向“沉浸式体验”——停留时间提升至2.5小时,连带周边商户销售额增长30%。这印证了一个趋势:商业空间的价值正从“商品陈列”转向“情绪供给”,而市集正是这场变革的先锋试验场。
商业地产的流量焦虑与运营痛点
传统盒子型商场深陷同质化泥潭——千篇一律的品牌组合与动线设计,让消费者“逛一店如逛百店”。据赢商网《2023年中国市集发展报告》,2022-2023年新开业购物中心中,超60%引入市集业态,平均带动客流提升25%-35%。市集以主题化内容(如非遗手作、小众买手店)打破空间僵局,将冷门角落转化为打卡热点,消费者停留时间从30分钟延长至2小时。
对运营商而言,市集不仅是流量引擎,更是空间价值重构的试验场——通过高频活动迭代验证业态生命力,为后续招商提供数据支撑。当“场景力”取代“位置力”,市集正成为商业地产对抗平庸化的破局之刃。
案例拆解:全球标杆市集如何定义成功?
东京T-MARKET:商业地产市集的创新典范
① 项目定位:TOD枢纽中的“白领生活中心”
T-MARKET位于东京虎之门之丘TOD综合体,由三井不动产开发,定位为“城市白领生活枢纽”。其核心目标客群为周边写字楼的上班族,覆盖其“工作-生活-社交”全场景需求。项目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,成为东京白领的核心消费与社交场所。
② 客群定位与功能设计
T-MARKET的成功在于精准的客群定位与功能设计。
目标客群:80%为25-45岁的白领,消费能力强,注重效率与体验。
功能定位:不仅是购物场所,更是社交与休闲空间,提供从便利店到共享办公的全方位服务。
③ 空间设计:无界融合的绿洲式动线
去除了传统店铺门的概念,营造自然过渡氛围。空间的设计和布局让人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,空间动线有机自然,中央通道和通往厕所的路线装饰独特,约 200 盆树木的布置和精心设计的音乐、照明计划,使其充满自然气息,氛围绝佳。
④ 业态:27家美食品牌构建「生活烟火联合国」
内容“唯一但不单一”。
T-MARKET专注“美食”赛道,把27个富有日常生活气质的食品门店和餐饮品牌组合在一起,形成一处小而美的属于附近和日常的消费场所。用食物迎来送往,也是最具烟火气的呈现。
其中包括日本当地的人气餐饮品牌、可酿造工匠啤酒的餐厅、米其林海鲜西餐厅、海南岛中餐、日式居酒屋、意大利披萨专业店等等,覆盖咖啡、正餐、甜品、红酒芝士、花店杂货等多个消费场景,全面满足了虎之门之丘周边办公的人群、社区居民,车站游客和酒店商务人群的餐饮需求。
⑤ 运营:周周啤酒狂欢、DJ之夜、亲子日黏住客群
每周活动:T-MARKET 会举办各种有趣活动,每周一 BEER MONDAY,前 100 名在公共餐桌用餐的顾客可用 100 日元喝一杯啤酒。
每隔一个周五,是专属T-MARKET的音乐时间,让顾客边用餐边享受音乐;
每周日都会举办家庭友好日。除了提供儿童菜单和赠送气球和图画书外,4 月份还将于 4 月 6 日星期日和 4 月 13 日星期日举办彩蛋绘画工作坊,并于 4 月 20 日星期日举办脸部彩绘工作坊,以庆祝复活节。
T-MARKET的成功为商业地产市集提供了宝贵经验:市集不仅是交易场所,更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社交枢纽。未来,市集经济需进一步融合科技与在地文化,打造更具活力的消费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