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2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,之前国务院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、住建部《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》以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系列政策文件中,均对城市更新中“历史传承、生态保护”这一主题多次重点提及。
在政策导向下,广州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,在文化遗产保护、风貌特色彰显、人居环境改善、经济业态丰富等方面协同发力。其中,吉山村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极具实践价值,其聚焦城市更新中“历史传承和生态保护”这一重点,针对现实难点,在空间设计方案和更新规划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探索,为同类项目再添一参考案例。
历史演进:吉山村是具600年历史的岭南传统村落,可分为农耕时期、工业萌芽、产业更新三个时期。20世纪70年代始,伴随产业更新,大量的建筑、自然要素被破坏。
山水脉络:吉山村建于两靠山山坳南侧,背山面水,河涌围绕,具备“三山北枕,水木南环”的自然格局,至今保留着70公顷的低丘山林和河涌。
村落格局:沿吉山上街成“鱼骨状”街巷肌理,各房和祠堂沿街分布,民居布置在祠堂后方,村落北面靠山,南面水塘,形成山-祠-居-水-林的村落格局。
土地空间资源约束:吉山村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天河区东部,现状村落及周边无序建设,侵蚀着传统村落历史空间和生态空间,导致文脉不显、配套不足、品质不高、出行不便。
经济平衡逻辑约束:当前,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无论是“合作改造”还是“依法征收、净地出让”,其经济逻辑是“征拆复建投资—改造成本—腾出土地的出让收益用于平衡成本”,导致改造需求建设量与规划承载力之间存在矛盾。
因此,更新详规重难点是需要破解土地空间约束和经济平衡逻辑约束,兼顾保护和更新发展,将资源变资产。
规划通过慢行系统,将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以及遗珠散落周边的历史遗存全部连接,形成遗珠点缀的“文化星链”。
“时空折叠”的历史场景:在吉山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区内,穿插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环境要素,包括农耕时期的山水环境和村落格局;民国至上世纪60年代工业萌芽时期的街巷建筑墟等;快速城市化阶段形成的城中村高密形态。通过“保留+整治+改造”,再现“无断代““全景式”的历史场景。
“记忆嫁接”的乡愁触点:在核心保护区外,规划将古榕树、石板路、古门楼等散布的历史遗存,结合新建的口袋公园、微广场等,将老旧的环境要素嫁接在新的微空间,形成拼贴式的记忆承载地,唤醒“榕树下的乡愁”、“石板路上的儿时路”。
“科创森林”的产业扩容:通过对周边低效用地改造更新,腾挪空间,新增产业载体,布局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、电竞文创等业态,西融天河智谷片区,北接天河智慧城与黄埔科学城,南连国际金融城,为周边提供产业扩容的创新生态圈。
配套升级赋能“好社区”:规划新增增加医疗、教育、体育、保障房、体育馆等,增加轨道交通站点、打通路网、慢行系统等交通设施,实现配套跃升,保障交通出行便利。
先明确“为何而改”,结合上位规划要求、区域发展意图,将城市发展战略在项目范围内具象化,明确功能定位。
以“文绿融合”为核心价值导向,紧紧围绕“文脉赓续+生态保护”主题,引领两高两美目标策略:“历史文脉之美、绿水青山之美、高站位功能焕新、高标准配套升级”,以实现多元价值目标。
先编保护规划,后编更新详规。《吉山村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规划》划定核心保护范围,建设控制地带,环境协调区,明确保护要素和保护要求。相关要求全部落实到更新单元详规,实现保护传导。
先划边界线,后画空间方案。详细规划优先落实“三区四线”、生态廊道等十二项相关规划要求,叠加形成空间方案边界约束条件,再开展可开发建设部分的规划方案。
为避免“经济需求倒逼规划”的情况,吉山单元详细规划先结合交评、环评、文评、洪评等结论,并结合地区限制条件,综合评估确定承载力上限,明确规划总建设量。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经济测算,协调村集体、政府、改造主体等多方利益分配,保障实施效果。若规划总量不满足经济平衡需求,则由政府统筹异地解决。若规划有节余量,则可用于安排区域公共设施。
吉山村170公顷改造范围内,公益性用地比例达62%,改造后,将贡献106公顷的公益性用地,无偿移交政府。提供优质公服配套231个公服设施,强化交通出行优质公服配套,强化交通出行;并大幅提升人均绿化活动空间,重塑高品质人居环境。
先做设计,再落规划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融入城市设计,以片区城市设计引导城市更新单元建设,通过高精度建模和自动设计算法等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,构建高品质空间环境,提升空间的人性化体验。将设计方案转化为设计导则,落入更新单元详细规划。
结 语
通过解析《吉山村更新单元详细规划》的空间方案特点和规划方法要点,可提炼出“规划引领城市更新”的核心思路:在空间方案的多样要素交集中,以规划引领统筹价值导向,凸显最亮闪光点;在技术方法的多元目标叠合中,以规划引领协调利益诉求,寻找最优平衡点。由此推动超大城市城中村更新改造,既能织补在地文脉基因,又能实现焕新出彩。